斗南花卉历经40年的积淀和发展,已成为中国花卉的“市场风向标”和“价格晴雨表”。斗南用数据不断书写着中国花卉产业的发展轨迹,也向世人呈现出昆明乃至云南改革开放40年来最鲜活的今夕对比照。有谁能想到,这个如今堪称中国花卉市场风向标和花卉价格晴雨表的花卉市场,在上世纪90年代,还只是个散卖鲜花的街市呢?
从“以路为市”的花卉一条街,变为占地千亩的花卉交易市场,再到集鲜花交易、会展、旅游、物流等为一体......不断与时俱进的“金斗南”缔造了属于中国的鲜花王国传奇。
起初,斗南是有名的蔬菜之乡,随着市场的放开,村民种菜收入只能基本维持生计。这时,斗南人陷入了沉思,积极寻找改变贫困的路子。1983年,时任呈贡县农业局良种场场长的化忠义从广东引进了剑兰(学名唐菖蒲)种苗,在自家自留地上试种,当年他家的种花取得了良好的收益。斗南花卉种植的序幕由此拉开,一支花破茧蝶变成了一个新兴产业。此后,为了卖花,花农经常凌晨三四点钟起床,骑2个多小时自行车到昆明的尚义街、国防路摆摊卖花,或者挑着扁担和箩筐叫卖,商贩们推着自行车来收花。
随着斗南鲜花名气渐渐地大了,有人就直接到斗南买花。于是,1990年前后,在斗南村的主路,一捆捆、一摞摞的花摆在街边,花农、商贩将这条街挤得水泄不通,50米长的“斗南花街”由此形成,斗南花卉开启了定点售卖时代。
1995年,随着斗南花市交易日益火爆,在昆明市政府的支持下,村委会把斗南村原有的蔬菜农贸批发市场改造扩建成了一个占地约12亩的花市。这是斗南的第一个花卉交易市场,也是当时中国第一个村级花卉市场。斗南花市彻底告别了“设施老旧”、“规模不足”、“以路为市”、“交通拥堵”、“管理粗放”的历史。1998年,由省、市、县三级政府投资组建的昆明斗南花卉有限公司在斗南建设了约5万平方米,占地约56亩,配套金融、关税、仓储、电子屏幕等服务西南地区最大花卉市场。2001年,经上海第十四届吉尼斯总部认证,斗南花市被评为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。
真正让斗南开始腾飞的,是斗南花市的交易模式革新,开始实行与国际接轨。1999年,斗南逐渐形成了一个以花卉为核心的产业聚集区,靠传统的对手市场批发交易显然跟不上节奏了。经过近2年的筹备和建设,2002年12月20日,中国第一个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在斗南落下第一锤。通过公开透明的竞价,减少鲜花交易的中间环节,减少过去“信息不对称”导致的盲目生产等市场供需问题。
2012年由昆明斗南国际花卉产业集团投资建设的“花花世界”项目破土动工,项目占地285亩,建设面积28万平方米,投资30亿元,项目已于2015年3月投入使用,实现了斗南花市由老市场到新园区的顺利转场。全面打造了一个花卉+农业创意+文化创意+旅游创意融合发展的国际花卉产业园区,目前已入驻各类花商近2000余家。
2014年,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第二个拍卖交易大厅建成运营。2015年12月,斗南花卉电子交易中心启动运行。2017年12月,为满足未来10-15年的花卉交易需求,启动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改扩建,并于2020年投入使用。
2017年以来,按照规划要求,斗南花卉积极构建纵向花卉交易、物流、研发全产业链和横向融合旅游文化、健康的花卉立体产业链,努力把小镇打造成为“中国第一的花卉特色小镇”“亚洲第一的花卉产业研发创新高地”和“世界第一的卉交易中心”。2017年6月-2022年底累计完成投资73.27亿元,斗南花卉产业园区聚力产业提升、科技研发、文创旅游、生态环保、综合环境提升改造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设施、智慧化八大板块建设,全面提升园区建设工作。
2022年,斗南花卉产业园区花卉交易量额创历史新高,交易量约110.36亿枝,交易额约121.47亿元。2023年1-6月,斗南花卉交易量71.69亿枝,同比增长41.23%,交易额82.03亿元,同比增长18.03%。目前,园区交易汇聚云南省80%以上的鲜切花和周边省份及东南亚国家的花卉,出口覆盖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,在全国鲜切花的相对市场份额高于70%,交易核心地位不断巩固,为打造世界春城花都、现代科创新城、健康颐养新区和国际门户枢纽提供展示窗口。
供稿:斗南街道党政综合办公室 宋玉芹
一审:昂鸿仙
二审:马雪妮
三审:龙江 王航